信用中国(黑龙江佳木斯)

credit.jms.gov.cn

佳木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营商环境评价等方面工作

来源 :龙江营商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1-05-20 09:35 打印

5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经济运行、中欧班列运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营商环境评价及中国品牌日活动举办情况等六方面内容。

关于营商环境评价开展情况,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指出: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2018年以来,按照国务院部署,本着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通过评价实践,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逐步提高,评价工作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开始显现。

一是从指标体系看,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

评价指标体系紧扣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要求,紧扣投资吸引力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三个维度,包含18个一级指标和87个二级指标,综合反映各地营商环境情况。

二是从评价方法看,深入基层一线获取实际案例和数据。

以2020年评价为例,我们发放企业问卷36万余份,电话采访企业1900余家,深度对接企业200余个,拨打调查核验电话2万余通,暗访政务大厅超过320家,深入听取和了解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感受和意见,真实评估各地营商环境情况。

三是从探索实践看,连续三年组织开展6批次营商环境评价。

2018年,组织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2个城市开展两批次试评价。2019年,组织41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在东北地区21个城市开展试评价。2020年,评价范围进一步拓展到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多批次评价,为验证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方法、积累评价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参评城市系统检视营商环境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改革举措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是从改革成效看,推动更多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

2020年,发布了首部《中国营商环境报告》,全面展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案例,带动全国范围对标先进,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出了一批针对性强、获得感高的改革举措,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针对“以‘国家’‘中国’名义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排名数量众多,一年内能收到七八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还有的借‘排名’‘颁奖’等收取费用”等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强调: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构建符合国情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连续3年在全国组织开展多批次营商环境评价,覆盖31个省区市,共有98个城市和18个国家级新区参评,充分发挥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指导和帮助参评城市及时掌握本地营商环境总体水平、存在的短板弱项、改进方向等,为各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价以深化改革为导向,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不设“排行榜”“奖牌榜”,更不会向任何城市、单位收取费用。

当前社会上以“国家”“中国”名义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排名数量众多,相关评价大多属于学术研究,采用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数据来源等与通行做法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使用“权威”“官方”等词语误导社会公众,有的过度强调得分排名、组织颁奖仪式,还有的借机搞培训、收取参会费用。2019年底国务院公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要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不得影响各地区、各部门正常工作,不得影响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增加市场主体负担。任何单位不得利用营商环境评价谋取利益。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要求,规范各类营商环境评价,促进评价回归本源。

一、强化源头管理

对于没有得到国家认可、授权,或仍处于学术研究、理论探索阶段的营商环境评价,组织开展评价的相关主体应明确研究属性、规范相关表述,避免对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产生误导。持续加强相关信息的发布解读。去年首次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是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的首部国家报告。今后将持续加大发布力度,更好发挥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

二、加强监督处置

社会各界要共同加强监督,如果发现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名义或国家发展改革委名义,收取参会费、培训费或谋取其他利益的行为,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进行查处,坚决斩断营商环境评价背后的“利益链条”,严格禁止借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之机,向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收取参会费、培训费,严格禁止以提升名次、颁发奖项为名,向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收取“好处费”“赞助费”。各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引导,及时、准确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报道,深入发掘各地创新亮点、经验做法,减少对排名、颁奖等内容过度关注,共同为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