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南县以“五帮五建五提升”结对共建活动为总抓手,全县县级领导与12个乡镇、社区,14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192个村结对共建,全面推进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和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努力打造文明实践典型和样板,助力乡村振兴。围绕理论传习传文明、核心价值树文明、先进文化育文明、移风易俗倡文明、村民自治促文明、美丽建设绘文明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六大载体”,结合基层群众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组织开展了800余场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合唱。
汤原县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建成县级实践中心1个,乡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7个。创新实施“555”和“666”文明实践模式,利用5支志愿服务队、5类基地和5大平台,以“六传六讲”为主要内容,围绕“讲、树、治、助、乐、庆”六种主要方式,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800余场次。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89支,注册志愿者超过1.2万人,初步形成了机构健全、队伍完善、运行顺畅、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
富锦市强化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体系设置,把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列为宣传部直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增设事业编制4人。先后投入资金470余万元,室内场馆面积5213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于2019年10月投入使用,并已建成文明实践所、站152个。创新开展“微志愿”品牌文明实践活动,依托近300支基层志愿服务小分队,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身边力所能及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0余次,帮助办理居民群众事务1000余件,在全市树立“小微志愿,大爱无疆”的良好风尚。
同江市强化“镇村联动”“所站联动”的工作格局,利用各级实践阵地为群众提供理论宣讲、科技指导、普法宣传、礼仪教育、文体活动等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结合东风村文明实践站建设,打造“知青纪念馆”“知青大院”“知青公园”“丰年往事”等阵地,传承知青精神,弘扬知青文化。
桦川县创新推广文明实践活动“六单”模式,统筹调度各级文明实践队伍开展“六种”文明实践活动。目前,全县群众点单260余次,志愿者买单近200次,开展实践活动340场次,共服务群众3000余人。打造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星火村文明实践阵地,以朝鲜民族歌舞为主的民俗文化节目,丰富百姓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抚远市突出赫哲族文化特色,以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文明实践站为阵地,举办赫哲族鱼皮画等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传承赫哲族传统技艺;以赫哲族民俗展示馆为平台,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扩大赫哲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立赫哲族文艺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传播赫哲传统文化,展现赫哲民俗魅力,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市郊区搭建“1+10+N”志愿服务体系,发挥志愿服务“十大员”作用,广传“蒲公英”志愿服务奉献精神,从村(居)民需求出发,举办心理讲座、开展民法典宣讲、推进“文明家庭”评选等文明实践活动200余次,参与群众达30000余人次。
向阳区广泛动员各级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结对开展实践活动,挖掘黑陶、鱼皮画等特色文化,打造寻踪东北文化精工村文明实践基地;依托全省首家社区红色党史馆,建设九洲社区文明实践所,吸引近19000余名党员、志愿者和社区群众参与到文明实践活动中来。
前进区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网格化管理联动机制,有效利用网格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502名网格员即502个志愿文明使者,在日常入户过程中同步宣传创城知识、征集居民实际需求,制定志愿服务清单,并把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社会公益团体等5000余名志愿者分配至网格辅助网格员开展服务,以“小网格”推动“大文明”。
东风区因地制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结合区域特色,打造了建国街道纸龙博物馆、松江乡长兴村史馆、佳东街道南兴社区“文明行为七字谣”主题街等各具特色的实践场所34个;以“十项文明行动”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驻区文明单位和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广泛开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按照“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原则,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纳入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组织、资源、力量最大限度地向网格延伸,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