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中国(黑龙江佳木斯)

credit.jms.gov.cn

佳木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佳木斯市桦南县:突出“四个坚持”树立文明新风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来源 :文明佳木斯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1-13 10:38 打印

桦南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市文明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聚焦聚力,深推实抓,多维延展,不断加强农村德治建设,树牢文明乡风,全力打造乡风文明建设新风尚。


坚持“培”与“育”并重,突出核心价值引领,营造文明建设氛围。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七进七促”活动为牵动,注重突出道德主题,成立村级道德评议会,制定实施《桦南道德典型帮扶礼遇办法》,建立了“一榜、一墙、一喇叭”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好人事迹,围绕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孝老敬亲等主题内容打造景观小品、文化墙50余处,树立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办“好儿媳”“好公婆”“好邻居”系列评选,倡树良好家风家训。广泛设立“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乡贤功德榜”,大力宣传凡人善举,传承弘扬孝德文化,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良好社会风尚。截至目前,全县国家级文明村镇3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129个、文明家庭353个。



坚持“建”与“践”结合,依托文明实践所站,壮大文明建设阵地。桦南县坚持把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作为打通文明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以“五帮五建五提升”活动为载体,整合乡镇村屯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和农村文化广场等文体设施资源,建设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204个,实现了全县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并依托所、站每年常态化开展“三下乡”等活动近千余次,丰富农村业余生活。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全县192个行政村均成立一支农民志愿服务队,聚焦节日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义务植树、“三关爱”“环境卫生清扫”等大型志愿服活动40余次,中小型志愿服务活动1300余次,参与志愿者人数达16.9万人(次)。探索建立了以服务换服务的“双向闭环”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时间银行,并以柳毛河镇东华村为试点创先开展,通过兑换洗衣粉、卫生纸、小米等实物,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也让村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度、温情和温暖。



坚持“标”与“本”兼顾,树立新风正气,搭建文明建设载体。抓美丽乡村建设载体,重点打造了全国文明村明义乡东双龙河村、柳毛河乡东华村等一批精品样板村,有效促进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抓文化文艺活动载体,成立了农民小剧团、广场舞、秧歌队等群众性团体225个,组织乡村文艺志愿者排演文艺节目120多个,培育乡贤文化、传播文明新风。抓“好人之城”建设载体,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评选感动桦南人物等各级好人典型200多人,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大力开展“孝老爱亲”主题实践活动,组建百姓宣讲团,每年深入基层宣讲150多场次,并通过对全国道德模范赵永禄、盛春德、陈淑梅等国家级好人典型事迹的宣传,不断提升群众的道德素养。截至目前,全县省级以上道德典型人物31人,位居全省前列。



坚持“治”与“管”齐抓,做足管理治理功夫,增强文明建设工作实效。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各村组建“四会”,定期组织开展道德评议,通过道德教育和约束,解决人情债、子女不孝等问题。深入开展农村“人情风”治理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深化创建活动、村民组织自治、执纪监督问责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改善农村社会风气,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行低保、扶贫救济群众评议制,在评议中获得反对票较多的村民就会被取消低保申请、救济等相关政策扶持的资格,以此促进其改正,树立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