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用佳木斯官方网站!今天是:
登录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
【无障碍阅读】

信用中国(黑龙江佳木斯)

credit.jms.gov.cn

佳木斯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风险提示】关于红松、樟子松林地小蠹虫发生危害的风险提示

来源 :信用佳木斯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2-07-29 09:39 打印

据我市各国家及省级监测站点调查,在桦南县、桦川县、市郊区及孟家岗林场的红松、樟子松林地内发生小蠹虫危害,初步鉴定为纵坑小蠹虫、横坑小蠹虫、多毛切稍小蠹虫及红松干小蠹,发生严重林分林缘可见死亡树木。

一、发生危害情况

经监测调查发现,小蠹虫在红松、樟子松林地林缘发生危害较重,危害严重林分地面可见散落的被切断的枝梢,远处观看,可见树上当年新发被害枝梢枯黄下垂。纵坑小蠹虫、横坑小蠹虫、多毛切稍小蠹虫及红松干小蠹过去仅危害衰弱木和濒死木,在桦南县石头河子林场调查发现,与小蠹虫危害死亡相邻的健康树木也被小蠹虫侵害,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纵坑小蠹虫、横坑小蠹虫、多毛切稍小蠹虫及红松干小蠹在桦南县、桦川县、市郊区、汤原县均发现发生危害情况。其危害机理主要是侵害树木干部韧皮组织和树木枝梢的髓心部组织,其成虫在营养期蛀入枝梢补充营养,在韧皮部蛀坑道,切断了树木水分和养分的供应,造成树叶枯黄凋落,树势衰弱,衰弱的树木,被天牛、吉丁虫等侵害,产生次生灾害,最后导致树木死亡,死亡树木如不及时清理伐除,极易导致虫灾扩散蔓延。

二、形态特征、生活史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属鞘翅目小蠹科。成虫体长3.4-5.0mm,头部、前胸背板黑色,鞘翅黑褐色有强光泽,鞘翅斜面第2沟间部凹陷,表面平坦,没有颗粒和竖毛。主坑道与树干平行,纵向分布,子坑道与主坑道垂直分布。1年1代,4月中旬越冬成虫出土,6月中旬化蛹,7月出现新成虫,7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上中旬以成虫在树干基部落叶层中或土下0-10cm处越冬。成虫具有飞翔能力,可短距离自然传播,也可人为调运带虫原木、伐桩以及带皮松木造成远距离传播。纵坑切梢小蠹有效侵入孔数量与大气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

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g,属鞘翅目小蠹科。成虫体长3.4-4.7mm,鞘翅基缘升起且有缺刻,近小盾片处缺刻中断,与纵坑切梢小蠹极其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鞘翅斜面第2列间部不凹陷,上面的颗粒和竖毛与其他沟间部相同。母坑道为复横坑,由交配室分出左右两条横坑,稍呈弧形。在立木上弧形的两端皆朝向下方,在倒伏木上,方向不一。子坑道短而稀,长约2-3cm,自母坑道上下方分出,蛹室在边材上或树皮内,边材上坑道痕迹清晰。1年1代,7 月新成虫蛀入健康木当年生枝梢补充营养,10月以成虫在嫩梢或土内越冬。常与纵坑切梢小蠹相伴发生。

多毛切梢小蠹Tomicus Pilifer,属鞘翅目小蠹科。成虫体长2-4.2mm,头与前胸背板黑色,鞘翅褐色。主要特征是鞘翅沟部中的刻点圆小稠密。坑道为单纵坑。1年1代,5月上旬越冬成虫出土,幼虫5月下旬开始孵出,6月下旬化蛹,7月上旬化蛹盛期,羽化成虫。新成虫侵入当年生新梢进行补充营养,坑道深约1cm。侵入孔圆形,孔径约1.2mm,孔外周围有淡黄色蛀屑和松脂。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被害枝开始折落,被害枝折落后成虫离开补充营养坑钻入土内越冬。

红松干小蠹属于鞘翅目小蠹科海小蠹亚科,寄主植物:红皮云杉,红松,国内分布:黑龙江(岔林河),吉林(通化),辽宁(高岭)国外分布: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未查到生活史等其它信息。

三、调查监测及防治措施

各县(市)、区及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小蠹虫监测调查工作,要组织技术人员,按省站要求,立即开展小蠹虫发生危害情况专项调查工作。调查监测应以线路调查为主,临时标准地调查为辅进行,对辖区樟子松、红松林分调查监测要全覆盖,一旦发现大面积发生危害情况,立即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小蠹虫由于雌虫一生中能多次产卵,故虫态重叠现象普遍,一旦大发生防治难度极大,可采取营林与药物相结合的措施防治,如在发生林分设置诱木,在小蠹虫放飞期喷洒药物等措施。各地、各相关单位要和资源部门配合加大对小蠹虫危害死亡树木清理采伐力度,防止灾害扩大蔓延。

                              佳木斯市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2022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