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诚信之花,遍布文明之城。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信用数据归集量全省第一、全省“双公示”季度评估全省第一、“信易贷”平台企业入驻率全省第一、城市信用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市信用平台获得全国2021年度市级“特色平台网站”荣誉称号……、
成绩的背后,是量变到质变的不断累积。
年初以来,市政府向全社会发出《共建东极新天府 共创诚信佳木斯 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倡议书》;市信用办举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展;市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市教育局组织开展诚信宣传进校园活动;市委宣传部统筹市属各主流媒体,持续推进“诚信”专题宣传报道,形成宣传合力,营造了良好宣传氛围,涌现出了我市亿元大奖彩票站业主于洪鹏夫妇的诚信故事……各项活动、涌现的突出典型为城市信用建设添砖加瓦。
不断加强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为城市信用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市营商局升级建设市信用信息平台和网站。信用网站增设“区县信用”模块,全面反映县(市)区的信用建设新动态。增加了个人信用积分查询、信用+场景应用、商家入驻、活动参与和“双公示”校核等功能。信用平台完成了与政务一体化平台的对接,实现了信用信息自动查询、自动奖惩、自动监管、自动反馈,目前,政务一体化平台共调用信用信息14万余次。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实现水、气、仓储物流、社保以及工伤等316类信息的归集,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归集数据1.26亿条,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数据3527万条,自然人数据9075万条,归集数据量全省第一,为开展信用积分及“信易+”场景应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持续优化“双公示”工作。实现了“月通报”“季评估”制度,本年度已下发月报11期、季评估报告3期,对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双公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要求,提升了全市数据录入质量和及时率,全省“双公示”工作三个季度评估我市均位居首位。
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出台了信用修复工作规程、制作了信用修复流程视频,要求行政机关在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时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和《申请修复模板》,引导企业开展信用修复,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已协助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267条,保障了失信主体的合法权益。
积极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按照省“诚信龙江”小组工作部署,我市启动了政务诚信乡镇、街道、社区试点创建活动,向阳区桥南街道,汤原县汤原镇、前进区园林社区等11家单位作为试点,不断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发放《信用知识手册》和宣传扇子,组织公职人员开展“诚信进乡村”,组建由街区商户参与的诚信联盟,建设诚信宣传工作文化站等,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原则。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我市推动企业将诚信经营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加强信用应用场景创新力度。开展诚信商圈暨“码上诚信”活动。出台《佳木斯市诚信商圈创建实施方案》,将创建“诚信商圈”工作与市场主体“码上诚信”工作紧密结合,引导企业通过“码上诚信”主动向社会“亮码”,展示信用状况,目前,已为10503家企业“赋码”,并在信用网站制作上线全省首个“码上诚信”地图。
持续宣传推广“信易贷”工作。制发平台操作规程、录制操作指南视频,向全市企业发出入驻平台倡议书,制作信贷产品介绍手册,全方位推进“信易贷”工作,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截至目前,已有2.6万家企业入驻“信易贷”平台,位居全省第一。
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贵在诚信为本,重在用之有效。市营商局将持续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和网站,进一步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充分发挥信用信息价值,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切实营造“诚信有价、守信有益”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守信群众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实现“信用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为佳木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实信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