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同江市积极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加强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工作要求,着眼于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快速响应、信息核查力度,确保“靶向明确、高效快捷、方便群众”。从“联动式”高效核查、“预警式”精准施策、“诚信式”履诺救助等三方面着手,积极构建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管理体系,最大程度上合理使用社会救助资源、提升救助效率、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社会救助提供更加科学、准确、快捷的依据,实现“智能救助、智慧救助”目标。
一、“联动式”高效核查,强化社会救助时效性
在依托省核对11个项目、市核对15个项目的基础上,同江市信息核对系统通过整合民政、人社、财政、医保、残联等15家部门37项数据资源进行集中核对,实现“县域网信息相通”,建立起多部门多领域高效联动核查、分办转办机制。系统运行以来,分办转办教育救助18人、住房救助753人、法律援助5人,对接残疾人假肢、轮椅等个性需求6人。同时,注重在提请省、市上级平台信息核对期间“嵌入”本地化信息核对,同江市信息核对系统做到受理申请“一分钟”快速处置,核对衔接周期缩短2个工作日,真正实现申请到审批11个工作日的规定时限内“核对不断档、信息不滞留”,形成省、市、县三级核对“网网互联、网网互通”。目前已累计受理基层乡镇(街道)委托社会救助在保及新增对象核对申请31667人次,反馈疑点数据144条,极大提升了政策落实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二、“预警式”精准施策,确保社会救助精准性
结合省、市、县三级平台核对结果及基层乡镇(街道)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结果,实施救助申请“蓝、橙、黄、红”四色预警机制,通过实时、动态预警,做到精准救助。系统运行以来,依托省、市核对系统平台开展初步筛查,对救助申请家庭存在县域外财产、收入状况疑点的,反馈“蓝色预警”提示18个批次235人。通过同江市信息核对系统开展二次筛查,对救助申请家庭存在县域内财产、收入状况疑点的,反馈“橙色预警”提示31个批次414人。分批次将预警提示信息第一时间反馈至乡镇(街道),为乡镇(街道)入户走访提供核查侧重方向,对人均收入符合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条件的低保家庭,落实低保渐退政策,划为“黄色预警”范围5批次89人;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家庭,驳回申请或予以停发,划为“红色预警”范围10批次103人。

三、“诚信式”履诺救助,促进社会救助公正性
健全社会救助诚信承诺机制,以完善信息核对系统诚信板块为抓手,从推动社会救助对象诚信申报和强化部门核查功能两方面发力,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度,维护公平公正救助环境。所有申请救助家庭100%签订《诚信承诺和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授权书》,确保所有信息核对工作在程序上合法合规。系统运行以来,辅助基层乡镇(街道)将34户51人诚信申请社会救助的困难家庭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低收入兜底保障范围。同时,同江市信息系统中增设了“黑名单”管理功能,对存在虚报、瞒报等主观骗保行为的失信人员将纳入“黑名单”板块,待其再次申请救助时,予以实时预警提示、重点核实核查。
